4月24日,廣州雷佳增材科技有限公司(下稱“雷佳增材”)工作車間逐步恢復生氣,1臺金屬3D打印機飛快地逐層熔融粉末。這里的設備可制作金屬牙冠、珠寶首飾,以及航空航天與汽車制造配件等?!按汗澕倨诩由弦咔橛绊?,一季度的設備銷售、加工服務業務都有所下降?!倍麻L楊永強對時代周報記者坦言。
廣東一季度經濟成績單亦受到疫情沖擊,但新動能的發展為廣東帶來經濟復蘇的勢頭。數據顯示,3月醫療制造業增長8.2%,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增長13.6%。防疫物資及高技術產品增勢良好,服務器、工業機器人的產品產量分別增長83.7%、40.1%。
廣東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表示,從3月數據觀察,這種積極因素和向好勢頭體現得更明顯?!爸饕洕笜说幕厣?,顯現了廣東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潛力,二季度經濟有望逐步回升?!?/p>
暨南大學教授、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認為,疫情將為中高端制造業等帶來新機遇?!皬V東信息化產業基礎好,在疫情形勢逐漸穩定的情況下,中端制造業得以進一步發展,相信將會有較好的增長?!?/p>
3D打印的廣東優勢
3D打?。ㄔ霾闹圃欤┦墙鼛啄陱V東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。
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楊永強是這方面的專家。他是廣東省增材制造協會會長,三年前參與廣東增材制造(3D打?。┊a業技術路線圖的撰寫。通過技術水平和全方位市場需求研究、技術研發需求和廣東產業的共性技術需求分析制定路線圖。
“廣東堅持從政策和資金上大力扶持,推動3D打印技術的產業化?!睏钣缽娫诮邮軙r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,廣東對全國科研團隊和創業團隊持開放態度,通過設立創業領軍團隊等項目,針對不同級別團隊提供相應資金支持,吸引各地優秀團隊和科研人才落地廣東,實現產業化成果?!斑@對于省內團隊也是一個激勵和競爭?!?/p>
雷佳增材是華南理工大學金屬3D打印技術團隊衍生實現科研產業化的企業,落戶于國內首家國家級3D打印孵化基地—廣州3D打印產業園內。楊永強帶領團隊開發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精度金屬3D打印機。
得益于廣東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的對接轉化成熟機制,與增材制造相關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,在市場上產生較大效益。以雷佳增材為例,落戶產業園不足三年,先后開發了12個型號的金屬3D打印設備,2017―2019年企業銷售額近5000萬元。
3D打印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逐漸匯聚于廣東。公開數據顯示,廣東涉及3D打印業務的企業超過400家,為國內數量最多的省份。數年間,3D打印產業在廣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佛山、中山、東莞多地開花。
一場疫情沖擊,凸顯了3D打印技術的重要。例如,東莞理工科技創新研究院研制疫情防控緊急用的3D打印護目鏡,將300套護目鏡捐贈至當地定點醫院。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(蛇口醫院)、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等,將科學技術與醫療輔助產品的研發設計結合,利用3D打印技術,快速完成個體化3D打印防護面罩生產。
這些3D打印出來的醫療用品,利用光敏樹脂的材質光滑、防水防濕、精度高成型速度快特點,尤其適合抗疫緊迫的形勢進行小批量快速生產。
但并不是所有3D打印企業都能有此機遇。雷佳增材的3D打印是以金屬材料為主,若要轉產向上述醫療用品發展,需要醫療器械許可證,并非易事。
楊永強認為,盡管企業有自身科研優勢,但要恢復態勢還要一段時間?!?月開始正常上班,生產車間開工率有待提高,商業洽談、合作都得往后延,上下游產業鏈復工進度也影響生產?!睏钣缽姳硎?,受疫情影響,目前企業的業務無法及時正常開展,上下游供應鏈也受到影響。
新動能蓄勢
疫情后半場,以3D打印為代表的新動能經濟或能脫穎而出。
以雷佳增材為例,其主要業務是3D打印設備銷售以及加工服務,涵蓋精密工業、工藝品、醫療、航空航天等。目前,部分用戶如口腔診所,受疫情影響延遲開診,設備修復等服務亦無法進行。另外,還有部分合作用戶是高校、科研單位,暫時無法開學或進行相關科研,即便是已經簽訂的合同無法繼續進行,設備自然無法銷售。
楊永強認為,在疫情漸趨穩定之后,商務合作將會按下“重啟鍵”,3D打印將會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,以應對接下來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。
“以醫療領域為例,人體骨頭結構精密,形態復雜,傳統加工無法實現要求,但是3D打印可以契合需求?!睏钣缽娬f,當下大部分工業產品還是以傳統方法制造,增材制造沒有進入到大規模工業應用階段,未來將會推動整個制造業進入新的領域。
數據亦為這番前景佐證。廣東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,3月,廣東3D打印設備的產品產量增長114.7%。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進程加快,前期壓抑的產能得到釋放,生產加快恢復,3月主要指標全面向好。
“廣東經濟呈現三大特點:一是經濟發展的‘韌’,經濟生產秩序正在加快恢復;二是經濟發展的‘變’,轉型升級為戰疫提供強大底氣;三是經濟發展的‘機’,經濟新動能蓬勃生長?!睏钚潞榻邮苊襟w采訪時提到,面對疫情的沖擊,經濟發展發生變化,在變化的過程中也蘊藏著新的機會和新的機遇。廣東新經濟和新業態正快速發展,一季度廣東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6.1%,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別提高1.0個和0.8個百分點。
目前,廣東加緊以政策發力,出臺一系列應對疫情影響穩增長、穩就業、擴內需的政策措施,包括《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若干措施》《關于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的若干政策措施》等。
4月24日,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廳舉辦一季度新聞通氣會。會上提到,將以有效投資提升發展動能,以惠企政策落實穩中小企業,以培育產業集群和穩產業鏈供應鏈為重點提升產業競爭力,計劃出臺實施“雙十”產業集群(指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1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)行動計劃等政策,推動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“遠程教育、遠程醫療等新業態得到發展。高端制造業也有增長。這背后是數字化、信息化的推進?!焙鷦傉J為,在傳統行業面對疫情沖擊的時候,應該在良好產業基礎上推動有關產業向前一步發展,抓住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的歷史時機。
來源:時代財經? 作者:李波